湖北日報訊 記者 楊富春 通訊員 孫衛清
  水產大市荊門,正朝著全省次席的寶座發起衝刺。
  去年,該市放養水面126萬畝,水產品產量46.4萬噸,居全省第三位;漁業產值54.8億元,居全省第二位。
  隨著“三萬”活動挖萬塘的持續推進,以及精養魚池單產達682公斤/畝的全省領先水平,荊門水產正逼近武漢,直追全省冠軍荊州。
  塘堰養殖面積猛增41%
  4日,荊門市東寶區牌樓鎮荊鐘村,村民王昌元投資3萬多元,請了兩台挖掘機正擴挖堰塘。“這片水深不足1米的3畝堰塘將擴挖成水深4米的8畝大塘。”王昌元說,“擴挖後投放名優魚種2500斤,預計產量1萬斤以上。”
  荊門市有塘堰12.4萬口,面積35.9萬畝。“三萬”活動挖萬塘,改造堰塘2.2萬口、12萬畝,新增養殖水面8萬畝,新增水容量在2.7億立方米,極大地拓展了水產養殖空間。“全市塘堰養殖面積27.5萬畝,比去年增長41%。”荊門市水產局長邱寶山說,“經國家調查隊跟蹤監測,平均畝產達200公斤,比去年增長77%,總產量可達5.5萬噸,比去年增加3.3萬噸。”
  擴挖後,如何利用好塘堰資源?該市啟動養殖示範點建設,從資金、技術、信息、生產資料等方面給予扶持,建立不同養殖類型的示範塘1780口,面積達2.4萬畝。
  “中國龜谷”引領特色養殖
  冬日暖陽照在親魚池上,池中木排棲滿烏龜,懶洋洋地曬太陽。
  5日,京山縣錢場鎮吳嶺村盛昌龜業養殖基地,面積達1000多畝,保存有野生原種烏龜11萬組、良種烏龜20萬組,每年可育龜苗300多萬隻,是農業部批准的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烏龜原種廠。“武漢餐桌上一半的烏龜來自京山。”盛昌龜業負責人盛常斌不無自豪地說,“我們全力打造‘中國龜谷’。公司投資1500萬元,流轉土地1000畝,將建成全國最大的烏龜原種廠和優質資源保護區。”
  在盛昌龜業等龍頭的引領下,荊門市特色漁業風生水起,已形成“龜鱉、蝦蟹、鰍鱔、大鯢、烏鱧”五大特色水產業,養殖面積達62萬畝,初步形成苗種繁育、養殖、加工、營銷一體化的產業格局。“不與人爭水,不與糧爭地。”該市發展立體養殖模式,實現水產養殖從水面逐步向稻田、工廠化養殖拓展,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
  沙洋縣高陽鎮高陽村榮桃雲承包15畝稻田,因秋冬常受淹,改為蝦稻輪作,今年產蝦6000多斤,稻穀1.8萬斤,純收入6萬多元。
  據統計,全市稻田綜合種養面積46萬畝,實行漁、鱉、蝦等品種與水稻連作、輪作、耦合等模式10餘種,增加養殖產量2.76萬噸。
  高新技術唱主角
  “一塘多用、一水多魚、魚鱉雙豐。”荊門市主推池塘綜合養殖技術、湖泊水庫生態養殖技術、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運用微孔增氧、遠程監控等技術,使放養水面產量大幅提升。
  京山縣推廣魚鱉混養技術,每畝套養花白鰱、黃顙魚等苗種900尾,養殖面積不變,每畝增加產量100斤,增加純收入3000元。據測算,全市推廣新技術,使放養水面畝均增產50斤,增加水產品總量3萬多噸。
  荊門市承擔著國家大宗淡水養殖技術產業體系和農業部稻漁耦合養殖技術研究,他們引進中國水產科學院的曹文宣院士,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與華中農業大學簽署合作協議,為創新漁業科技,轉化科研成果搭建高層次平臺。
  目前,荊門市已獲湘雲鯽推廣應用、河蟹養殖技術推廣等三等以上科技成果獎8項;水產養殖水體緩解改良水質技術和黃鱔選箱技術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發明專利。
  為加速漁業科技轉化運用,該市加強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在各縣市區建立水產科技推廣機構,在各鄉鎮落實1名水產技術人員,在各村養殖大戶中培養科技帶頭人2000多人。
  荊門正實現由水產大市向水產強市的跨越,力爭主要養殖水面單產水平達700公斤/畝,推進生態良好、裝備先進、產品優質、漁民增收的現代漁業建設。
  (原標題:荊門特色水產異軍突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zbfnixof 的頭像
    rezbfnixof

    橄欖油

    rezbfnixo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